新闻1+1:数据都被“污染”,环保怎么攻坚?
国家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副主任 刘长根:这个案件是一起有组织、有预谋的蓄意犯罪行为,且发生在党中央、国务院三令五申要求保障环境监测数据准确真实,而且在(生态环境)部通报西安市监测数据造假案件之后,应该讲这个影响十分恶劣,教训深刻。
从“酸雾事件”到三维集团污染事件,再到此次数据造假事件。
山西省临汾市市长 刘予强:我们要正视问题,深刻反思,汲取教训,抓好整改。
《新闻1+1》今日关注:数据都被“污染”,环保怎么攻坚?
主持人 董倩:当环保没有达标的时候是改问题还是改数字,是想办法去治理污染,还是千方百计去在那些监测污染数据的仪器上做文章?8月6日,又有一起严重的环境监测数据造假案被生态环境部点名了。
8月7日,生态环境部官网显示,山西省临汾市的“AQI”,也就是空气污染指数,为120,级别为“轻度污染”。这个数据,应该来自于设置在临汾的六个国控空气质量监测站。
针对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数据造假的问题,生态环境部7日联合山西省政府对临汾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进行了约谈。
6日,同样在生态环境部的官网上,引发舆论极大关注的,则是一份《生态环境部约谈临汾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的文件。在这份约2000字的文件中,一共列出了临汾市政府存在的三类工作失职问题:一是履行职责不力;二是不敏感、不警醒;三是工作严重失察。
国家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副主任 刘长根:这个案件是一起有组织、有预谋的蓄意破坏事件,且发生在党中央、国务院三令五申要求保障环境监测数据准确真实,而且在部里面通报西安环境监测数据造假案件之后,应该讲影响十分恶劣,教训也十分深刻。
生态环境部的通报说,今年3月底,生态环境部在检查中发现,临汾市6个国控空气自动监测站部分监测数据异常。经调查,临汾市环保局原局长张文清,授意局办公室主任张烨和监测站聘用人员张永鹏,组织指使人员通过堵塞采样头、向监测设备洒水等方式,从2017年4月至今年3月,对全市6个国控空气自动监测站实施干扰近百次,导致监测数据严重失真达53次。
今年5月30日,晋中市榆次区人民法院已经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对涉案的16人作出了判决。
针对国控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数据出现如此严重的造假,生态环境部则是在8月6日,联合山西省政府,对临汾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进行了约谈。
约谈会上,临汾市长刘予强在责任书上签字,表示诚恳接受约谈,汲取教训,确保大气污染治理工作落到实处。
事实上,近年来,关于环境监测数据造假,特别是针对国控空气质量监测站的干扰甚至是违法犯罪,各地已经发生多起。比如2016年3月被查出的“西安环境监测造假案”,2018年1月宁夏石嘴山市环保局大楼变“冰雕”事件,而此次,山西临汾的数据造假,反映出来的问题,则更为严重。
生态环境部环境监测司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与统计处处长 海颖:我们就发现干扰的手段专业性很强,他能够在两三分钟之内把采样头卸下来,然后做完他要做的事情再把它装回去,说明他手法很娴熟,做案人员的反侦察能力还是比较强的。因为我们从视频里看到的情况是,他基本上都是戴着口罩,或者戴着头套、口罩,脸都是遮住的,而且是背对着摄像头去操作的,他也知道摄像头的位置。
通报还显示,在多起数据造假事件不断被查处,而且媒体大量报道相关案例的情况下,事实上,临汾市曾经有机会自己惩处造假行为。今年3月,山西省环保厅向临汾市通报案情发现数据异常,但是,临汾市当时,仅由公安机关将实施干扰个人拘留十日了事。
海颖:今年的3月,我们先后接到了两份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报告,反映临汾市部分国控环境空气系统监测站点,这个数据是异常的。
人数多,时间长,而且6个国控站点一个都不放过,全部遭到了干扰。而如此高频率的数据修改,对环保监测,又会造成什么影响呢?
海颖:它至少有三个恶劣影响,比如说我们环境监测数据是客观评价环境质量状况,反映地方污染治理成效一个重要的依据,如果数据是假的那么它就会误导我们环境管理及决策;第二个它也会损害公众知情权,大家呼吸的空气,明明是污染的,但是它显示出来是良好的或者是轻度污染;第三个它会严重损害政府的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