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之窗-观察者网-中国关怀 全球视野
比如把正常的资源合作演绎成“资源掠夺”或“经济掠夺”,把修路架桥需要穿越某些自然保护区说成“环境或生态破坏”,把中国“不附加条件的援助”说成是对“有条件援助”这一西方规则的“破坏”。另外,某些西方舆论还把近年来中非间加强发展经验与治国理政交流,说成是“对非洲输出中国模式”。[全文]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等新兴大国在非洲经济领域的强势上升,使得欧美国家在非洲的影响力急剧萎缩。但美欧维护全球主导地位的雄心并未泯灭。近年来,它们以使馆为基点,以非政府组织为工具,以拓展西方公司利益为目标,在非洲各地煽风点火,制造冲突。[全文]6月笔者去南非期间,和一位南非司机相识。问他对中国有什么印象?他反问:“是不是中国黑社会帮派很多?是不是中国人都会功夫?”笔者一开始还对此回答大惑不解,后来核实,原来该南非司机对中国的了解,大多来自其少年时看过的香港黑帮和功夫电影。[全文]我到东非访问,听到这么一个笑话,不知真假。就是说,非洲朋友开始很喜欢欧美的电子产品,买他们的洗衣机。但非洲朋友不光洗衣服,还洗土豆。洗衣机很精密,结果被泥搞坏了。后来买中国洗衣机,除了衣服,还能洗土豆,排泥排得很厉害。[全文]为维护“洋垃圾”出口,美国不仅威胁中国,还使用普惠制安排来惩罚非洲国家,这种行径已然彻底背离了其长久维持的非洲发展伙伴的形象。特朗普使用类似“贸易战”的惩罚措施,或许还抱有警告非洲国家与中国保持距离的居心。[全文]在美国频频威胁使用各种制裁手段的时候,也许中国应好好地拓展一下思路,因为全球经济早已不是二战或者冷战刚刚结束以后的境况,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贸合作日趋紧密,前景一片光明。[全文]在英国历史背景下,若我们将1776年革命视为一场英国革命,我们就必须不仅要问,为什么在美洲殖民地发生了反对议会的革命,还要问,这一革命在议会自身的历史中的有何意义。议会机构不能在殖民地环境中扎根,这一失败是否来源于机构本身处于危机状态的情况。[全文]独立之后,两国的发展却很不相同。今天的津巴布韦,政治动荡,经济衰败;今天的纳米比亚,政治稳定,经济上已经跨入中高收入国家的行列。2017年5月我去过津巴布韦和纳米比亚,看到了西方媒体没有报道的现实,也感悟到两个执政党的巨大差异。[全文]现代利比亚的贩奴者中的确没有法国人,但是,如果利比亚的政权和基本秩序没有被以法国为首的西方干涉所摧毁,目前被西方视为极大困扰的难民问题也许并不会发展到如此地步,由此引发的“现代奴隶贸易”也远不会如此猖獗。[全文]笔者曾经在萨赫勒战乱地区工作,亲眼目睹阿拉伯游牧家庭中带着镣铐捉虱子的少年奴隶。家庭主人边请笔者喝骆驼奶边微笑说,“这个奴隶是最近才从达尔富尔买来的,等奴隶习惯了主人的仁慈,就可以摘掉镣铐了”。[全文]穆加贝虽然威望不再,但处理不好与穆加贝的矛盾,党的形象将毁于一旦。当前,姆南加古瓦以国家拯救者的身份就职总统,民间、政界、军界的威望达到顶峰,执政基础强大而稳固,今后施政不会面临太大挑战。[全文]关于津巴布韦的土地改革,一直流传着一个说法,那就是土地一旦从白人转移到黑人手中,必定会生产率下降,甚或逐步荒废。经过10多年的观察,到20世纪90年代末的时候,大部分人,尤其是长期研究的西方学者,均承认了获得土地的黑人的劳动生产率更高。[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