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头条】风云五世纪——南北朝前期的牛 ...-论坛_ …
前言 2011年的11月,我一时神经搭错,蠢血来潮,便在天涯煮酒论史上发了自己的第一个帖子《风云六世纪——南北朝末期的牛人们》,万万没有想到,这一来竟然是炒股炒成了股东,泡妞泡成了老公——从此写作几乎成了我业余生活的全部。 由于这个帖子点击率还挺高,支持的人还不少,为了不辜负大家的厚爱,无奈我只好赶鸭子上架,笨鸟乱飞,之后又相继写了《不高大的巨人——隋文帝杨坚的成功之道》、《英雄不问出处——五胡十六国的牛人们》等长贴。 自2013年1月起,先后出版了《隋唐前传之彪悍南北朝:双雄会》(重庆出版社)、《彪悍南北朝之铁血后三国》(现代出版社)、《被低估的圣王——杨坚大传》、《彪悍南北朝之铁血双雄会》(现代出版社,为第一本重庆社版的修订再版)等书籍,反响还不错,其中讲述南北朝后期历史的彪悍南北朝系列图书多次加印,多年不衰,是目前市场上销售情况最好的南北朝历史书籍之一。 另,五胡十六国这个帖子预计也会在今年三月正式出版上市,书名暂定为《彪悍南北朝前传之十六国风云》(暂定名,可能会有变动)。 近年来,不少网友和读者给我留言,建议我再写一下南北朝前期的历史,以便让他们了解整个南北朝的全貌,我当然理解这种心情——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就像在看片子时,如果镜头反复只给你看美女下半身那曼妙的大长腿,你一定有一个急切的心情想看看她的上半身尤其是面容到底是怎样的吧。 自己挖的坑,含着泪也要填完。 自己欠的债,卖了身也得还清。 那就写吧。NO.1 人到中年,不仅一事无成,一贫如洗,一点小生意都做不好,而且有着一身坏毛病——比如赌博,这样的男人,还能有前途吗? 有。 刘裕就是个例子。 他出生于晋哀帝兴宁元年(公元363年)三月,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自其曾祖南渡以来一直世居京口(今江苏镇江)。 虽然和阿Q一样,他宣称自己祖上也阔过,是所谓的官二十二代——汉高祖刘邦之弟楚元王刘交的二十二代孙,但实际上到他父亲那一代早已是标准的寒门小户,其父刘翘是郡里的小吏,收入极为微薄,母亲赵安宗则在他出生时就死于难产。 由于没有钱请奶妈,刘翘甚至一度有了将这个亲生儿子抛弃的念头。 好在孩子有个姨妈颇有爱心,主动拔乳相助,用自己的奶水喂养了小刘裕,刘裕才得以避免了婴年早逝的悲惨命运。 由于小时候一直寄养在亲戚家,他也因此得了个小名,叫“寄奴”。 而就在刘裕寄居在外的时候,他的父亲刘翘又给他找了个名叫萧文寿的后妈,很快刘裕又有了两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刘道怜和刘道规。 没过几年,刘翘也去世了,这样一来,家里的经济状况自然也就更窘迫了。 此时刘裕也回到了自己的本家,继母萧文寿一个人既当爹又当妈,带着三个孩子艰难度日。 虽然并非己出,但萧文寿对刘裕非常好,刘裕对她也颇为孝顺。 可惜的是,孝顺可能是刘裕年轻时唯一的优点了。 他不喜欢读书,识字不多,是个半文盲,又没有什么挣钱的本领,只能做点卖草鞋这样的小本生意,每天也就能赚个块儿八毛的。 没钱就没钱吧,世上穷人千千万,有口饭吃也就算。 偏偏他还不安分,又染上了赌博的坏毛病,还总是输多赢少。 有一次,他因为欠了京口首富刁逵一大笔赌债还不起,被刁逵的手下抓住,绑在闹市口的马桩上示众,一顿好打。 幸亏那天东晋名相王导的孙子王谧正好经过那里,见刘裕相貌堂堂却如此悲惨,忍不住动了恻隐之心,当即该出手时就出手,把刘裕的赌债还了——这点小钱,对出身于顶级豪门琅琊王氏的他来说,不过是长江里的一滴水而已。 也许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这笔无意中的小投资后来竟收到了巨大的回报——如果评选中国古代最成功的风投案例,王谧这一次肯定能稳居前三甲! 而对刘裕来说,这次在大庭广众下被示众的经历也让他在京口的士民中名声大噪。 当然,是臭名——丢人,都丢到太太太太太姥姥家去了! 这样的人,自然会被乡邻们瞧不起,十里八乡的街坊只要提起刘家这个老大,没有一个不摇头的:吃药莫吃黄连苦,嫁人勿嫁刘寄奴! 但这一点他们显然是有些多虑了。 刘裕虽然别的方面不怎么样,但泡妞的水平还是可以的——有个叫臧爱亲的姑娘就和他好上了,两人很快就成了亲,还生了个女儿刘兴弟。 不过这样一来,家里的负担也越来越重了。 眼看着年龄越来越大,生活却是越过越惨——从平民混成了贫民,又从贫民混成了饥民。 锅几乎是揭不开了。 日子快过不下去了。 刘裕再也坐不住了。 那个时候,他已经是三十好几了——在活过五十就算寿星的中国古代,早已是人过中年了! 怎么办? 思来想去,他决定去投军。 这一去,山高水长。 这一去,乘风破浪。 这一去,成就了一段气吞万里的铁血传奇!很喜欢楼主写的故事,令人受益匪浅!王导之孙资助刘裕的故事告诉我们,关键时刻救人于危难,或许将来这个人感恩,定会给予自己帮助《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处于众人所不注意的地方,所以是最接近道的。” 气数学评:阴阳实际上是水与火,上善若水而不要火,走一阴路线,万物生长缓慢,奸狡、鼻塞、虚伪而又愚昧无知,因为缺少阳光的照射,容易滋生细菌与黑暗,而且,实际上火性阳刚,主精神方面,而水性阴柔,主物质方面,水不争名利吗?气数学建议国人千万不要书怎么写就怎么认为,善于运用逻辑推理,要有自己的见解,人都阴着呢。我正在发文,谢谢你的回复!封建时代的东西确实掺杂着大量个人利益方面的思想,但也不能一棍打死,有些作品里面还是有作用的,如根据伏羲八卦开发出来阴阳五行等,只是除了阴阳五行之外,有的说法对有的说法错,因为是一阴文化嘛,虽然古人嘴上说阴阳,但实际运作是一阴我正在发文,谢谢你的回复!封建时代的东西确实掺杂着大量个人利益方面的思想,但也不能一棍打死,有些作品里面还是有作用的,如根据伏羲八卦开发出来阴阳五行等,只是除了阴阳五行之外,有的说法对有的说法错,因为是一阴文化嘛,虽然古人嘴上说阴阳,但实际运作是一阴说到画像,突然想起来,倪大红长相倒是和司马懿画像很像,但造型和整体人物设定真是一言难尽。反正画像和真人之间差距可大可小。 刘裕的画像看来人挺精神,至少用我们这话说大模大样的。估计就是常说的领袖气质? 争取把歪楼办开在前二十!NO.2 刘裕参加的这支部队,是东晋名相谢安为了应付前秦的威胁而专门组建的,首任统帅是谢安的侄子谢玄,当时的驻地就在刘裕的家乡京口,因京口又名北府,故史称北府军。 北府军的兵源大多是聚居于京口、广陵(今江苏扬州)一带的北方流民,能从烽火连天的北方杀出一条血路来到南方的流民们个个都是强悍之辈,因此北府军的战斗力极为强悍。 创建不久,北府军就大放异彩——在名垂青史的淝水之战中以少胜多,战胜了号称百万的前秦大军! 在多年的征战中,北府军中涌现出了刘牢之、何谦、诸葛侃、高衡、刘轨、田洛、孙无终等一大批名将。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刘牢之。 刘牢之勇略过人,洛涧一战中他身先士卒,击斩前秦大将梁成,为晋军在淝水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接着又在随后的北伐中屡建奇功,战功卓著,威名远扬,是北府军的旗帜性人物。 淝水战后,东晋最大的对手前秦土崩瓦解(详情参见我之前写的那个帖子《英雄不问出处——五胡十六国的牛人们》),面临的外部压力也陡然减轻。 正如被压紧的弹簧一旦撤除外力会迅速扩张一样,当初在强敌压力下被迫团结起来的东晋朝廷一旦没有了外敌,其内部矛盾也迅速膨胀。 新一轮的内斗开始了。 作为军界王牌的北府军,自然也不可避免地卷了进去。 当时在位的,是孝武帝司马曜。 为了提振皇权,他想方设法排挤功高震主的谢安,大力扶植自己的同母弟会稽王司马道子。 不料谢安去世后,羽翼已成的司马道子居然成了孝武帝最大的对手! 孝武帝心里那个郁闷啊——本想与你携手对抗世间风雨,没想到这世上最大的风雨,竟是你所赐! 这段时间,司马道子身兼录尚书事、都督中外诸军事、扬州刺史、太子太傅等多个军政要职,党羽众多,权倾天下,独断专行,让孝武帝大为不满。 兄弟两人的矛盾也越演越烈。 公元396年,孝武帝在宫中暴卒,太子司马德宗继位,是为晋安帝。 晋安帝是个真正的白痴,说他蠢笨如猪,那完全是对猪的侮辱。 不要以为这是我夸张,有书有真相——史书上明确记载:帝不惠,自少及长,口不能言,虽寒暑之变,无以辩也。 连话都不会讲,生活都不能自理,国家他怎么可能会治理? 皇帝如此傻帽,引无数阴谋家竞折腰。 晋安帝在位期间,东晋爆发了一波又一波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的动乱。 首先发难的是继谢玄后出任北府军主帅、坐镇京口的青、兖二州刺史王恭。 王恭出身于名门太原王氏,其妹王法慧是孝武帝的皇后,作为皇帝的小舅子,他是孝武帝的死党,和执政的司马道子水火不容。 公元397年,司马道子与其心腹王国宝等人密谋,打算削减王恭和另一位孝武帝亲信——时任荆州(治所今湖北江陵)刺史的殷仲堪兵权。 王恭当然不可能坐以待毙,便联络了殷仲堪,一起举兵,以清君侧为名要求诛杀王国宝。 危机面前,司马道子尽显草包本色,他吓尿了,慌忙下令赐死王国宝,还派人去低声下气地给王恭道歉。 目的达到,王恭也见好就收,撤兵回了京口。 而荆州那边的殷仲堪虽然口头上答应了王恭,但他胆小怕事,一直没敢行动,直到王国宝被杀了,才开始气势汹汹地领兵东下。 司马道子又不得不写信道歉劝阻,给殷仲堪送上了五百多顶高帽子。 殷仲堪赚足了面子,也志得意满地回去了。 不过,向下属低头认怂毕竟是一种很不开心的人生体验,司马道子当然不想就这样善罢甘休。@郭梦祥爱陈洁 2018-01-15 20:07:36 北府兵里何谦诸葛侃什么什么的太太冷门了,就刘牢之出众,其他真的百度都百度不到… ----------------------------- 是的,毕竟那时的文献资料太少,何谦诸葛侃等人的事迹流传下来的太少了。 不过,至少也算是青史留名了,已经比大多数老百姓要强得多了其实有一部分还是没完全连上,比如王与马共天下,司马绍和王敦等。十六国专注北方城头变换大王旗,没提。这回南北朝前期,恰恰东晋还属于东晋十六国时期,估计刘裕如果学了曹操没称帝,都会略去。 填坑之路,任重道远。嘿嘿嘿!NO.3 谯王司马尚之给道子出了个主意:如今藩镇强大,中央弱小,咱们应该在外边多培植忠于朝廷的藩镇。 司马道子深以为然,很快就开始付诸行动。 他任命心腹王瑜出任江州(治所今江西九江)刺史,同时为了增强其实力,还专门从临近的豫州(治所今安徽和县)划出了四个郡给江州。 豫州刺史庾楷对此反应强烈,立即上书给司马道子,要求收回成命。 司马道子不肯——我牙口虽然不太好,啃不了王恭这样的硬骨头,但要吃你这样的软柿子还是绰绰有余的! 然而,庾楷虽然是个软柿子,却并非没脑子。 他马上找到了京口的王恭,背了这么首诗:起初,他们追杀戴黑帽子的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没戴黑帽子;接着他们追杀戴红帽子的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戴的是绿帽子……后来他们追杀戴绿帽子的人,却再也没人为我说话了…… 王恭:还是开门见山吧。 庾楷这才说道:如今朝廷中的司马尚之,比之前的王国宝还过分。看这样子,削藩是迟早的事。我们应该联合起来,早作打算。 作为地方实力派的一员,王恭当然不会不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 他爽快地同意了庾楷的要求,同时又派人去通知自己的老盟友——荆州刺史殷仲堪。 殷仲堪对此也表示赞成,并推举王恭为盟主,约定一起发兵,紧逼京城。 不过王恭的这个决定遭到了手下大将、北府军核心人物刘牢之的反对:将军您是皇帝的舅舅,会稽王是皇帝的叔叔,都是一家人,上次他还为了您杀了宠臣王国宝,可见他对您还是很尊敬的。况且这次他把庾楷手中的四个郡给王瑜,跟您又有什么关系呢! 王恭对出身寒门的刘牢之向来就不大看得起,当即毫不客气地否决了刘牢之的建议。 你一个大老粗,懂个啥!踩三轮车的竟然来指导我怎么开劳斯莱斯,也不撒泡那什么自己照照! 刘牢之只能悻悻而去。 王恭再次起兵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京城建康,司马道子大为震惊。 他的儿子司马元显此时年仅17岁,向父亲进言说:上次您姑息养奸,才有今日之难。这次我们可不能再让步了! 司马道子早已吓得六神无主,见儿子主动请缨,便干脆把防务全权委托给司马元显负责。 司马元显虽然年轻,眼光却比他父亲老辣得多。 他深知王恭之所以如此咄咄逼人,是因为手中有北府军这个王牌,而在北府军中,王恭只是名义上的最高领导,真正的灵魂人物是猛将刘牢之。 如果失去了刘牢之,王恭就成了失去蛛网的蜘蛛,只能坐以待毙! 他一下子就有了主意。 很快,刘牢之在军营中见到了一个自己的老战友——曾是北府旧将的庐江太守高素。 高素给他带来了一封司马元显的亲笔信,信中承诺,只要他愿意倒向朝廷,事成之后,就将王恭现在的职位授予刘牢之。 刘牢之动心了——他早就看不惯这个盛气凌人的顶头上司了,更何况还有这样高的回报! 数日后,作为王恭军前锋主将的刘牢之突然在前线发动兵变,率部投降朝廷,并派其子刘敬宣回军攻打王恭。 毫无防备的王恭怎么可能是刘敬宣和北府军这种虎狼之师的对手? 很快,他就败下阵来,向京口城败退。 但到了城下,他却发现城池已经已经被刘牢之的女婿高雅之占领了! 无奈,他只好拨转马头,狼狈逃窜。 但由于他平时养尊处优,很少骑马,逃了没多远,大腿内侧就磨破了皮,疼痛难忍,考虑到以后的性福生活,他不得不又改乘小船。 这样一来,速度自然就慢了,没过多久他就被政府军抓获,送往建康斩首。一点小意见,个人认为北府兵的组建应该追溯到郗鉴,郗鉴死后在郗愔手上,郗愔被儿子郗超骗去了兵权,桓温一家独大可以废立皇帝,桓温死,其众散。谢玄应该是在这个基础上建立的北府军。 个人浅见。